close


這天趁著搭車的空檔去了一趟義民廟


感覺是個不錯的地方


上圖是城隍老爺還有土地尊神


正殿的神龕的玻璃窗框感覺很像是朝天宮的感覺只是比較間單




早就想來這走一遭了只是一職沒有機會來 其實整體感覺相當幽靜也非常古色古香


我一直會誤以為是北海岸的十八王公廟 可能是因為看到義犬的雕像所致


這個籤筒真的好可愛啊 感覺是拿在手上搖晃的




很少看到這麼古意的賽錢箱








雲林地區的普渡好像不是北部地區的七月十五


我印象阿公家那附近好像都是做五月一開始覺得蠻奇怪的


後來才知道好像是因為跟著北港義民廟的普渡時間在做大拜拜


北港(舊稱笨港)開發的歷史,最早可追溯自明朝天啟元年,當時海上貿易頻繁,往來人口眾多,使北港成為一個重要的彈丸之地,因此也遭惹不少盜賊侵擾,像是荷蘭人發端的大北里戰爭、清朝林爽文之亂、戴潮春事件…等,當中造就一群捨身取義的地方人士,人稱「義民公」。

義民公的由來主要是在林爽文事件,當時地方為抵抗侵略,召集地方壯士共108人,組成義勇軍,並以一隻靈犬作為警戒護衛,成功阻擋叛軍的進襲,無奈某深夜,叛軍趁義民慶功鬆懈警備之時,先毒殺靈犬,再將義民一一屠殺,留下地方上泣血的一頁歷史。

後人感其恩德,興建一座「旌義亭」予以憑弔,並連同在戴潮春事件中,喪命的三十六名義士,一同合葬於旌義亭,加以擴建成為現今的「義民廟」,廟內亦供奉當時命喪的忠勇義犬將軍。

義民廟建廟至今已逾兩百年,前後經歷四次翻修,是台灣少數墓塚與廟合一的古蹟,於民國八十二年評定為三級古蹟,與二級古蹟朝天宮,同為北港重要文物指標之一,在每年五月三十日,地方循例會舉辦「義民公普」,藉以讚詠紀念這一群捨身取義的義民。

有別於一般廟宇,義民廟體較小巧精緻,三川殿與主殿之間並未留設天井空間,兩空間之室內金柱連成柱列,顯得進深更長,另外廟內保有極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匾、碑、牌位、石雕、營建部件…等,多數保存完整,極為難能可貴。

http://easy.sina.com.tw/scenic/article_contentid-1858.html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ogman08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