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2012的最後一天 我跟同學去了一趟台北行天宮 順便試用一下我的新相機






當然我也把相機的第一次拿來拍廟內眾神明 不過其實不太好拍因為不能站更近一些


又不想擋到別人 因為這樣也太失禮了 所以我都站到相當偏遠的地方拍


新相機的感覺真的很不錯 只是一切都不太熟悉 接下來會陸陸續續到處去拍照


他的分館白雞山行修宮 也是個不錯的地方!北投我倒是還沒去過


歷史
早在1949年,居住於台北縣樹林的基隆煤礦業主黃欉(1911年—1970年;行天宮方面敬稱其為「玄空師父」),已經在台北市九台街(今林森北路、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)興建小型的民間信仰簡易齋教鸞堂。到了1960年代初,黃欉原本已有將齋教鸞堂原地擴建為廟宇的計畫,不過,該片佔地2,000坪的私人用地,在政府開始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,被逕自改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(現為台北市立新興國中)。經交涉後,市政府採取以地易地的方式,讓此片作為學校用地的原地主黃欉,以九台街的私有地,交換當時仍為琉公圳末梢支流、沼澤的公有地。在取得位於現今民權東路、松江路口東北角的建廟用地後,黃欉商請已有興建多處廟宇經驗的造廟匠師葉石成設計、施工,並於1968年順利完工。

其實在稍早之前的1956年,黃欉已經先著手於北投(平埔族嗄嘮別舊址)、三峽兩地整建以祭祀關公為主的民間信仰廟宇。行天宮落成後,由黃欉所主導興建的三座廟宇合稱為「行天三宮」—新建於台北市中心的行天宮稱為本宮,其餘兩間為行天宮分宮。


宗教
行天宮創始人黃欉祖籍泉州,其宗教思想源於泉州流行的閭山派正一教。正一教是以閭山法與道教正一道正一派、符籙派相融合以及吸收佛教世俗化的福建道教。正一派來台後,經過一段時間與佛儒兩教摻合,逐漸變成「民間基層人口的傳統信仰及文化現象,只求個人與家庭之富貴財子壽」的台灣多神格「民間信仰」。

台灣這種民間信仰也有專家把它歸類為齋教,鸞堂或「儒宗神教」,因為就其信仰內容來看,大都是藉著神明持筆揮鸞來闡述儒宗孔教的倫理道德教化,相容聖賢、佛祖、仙神思想,強調修身、持家、行善、勸化;即以勸化世人,挽救人心,導正社會頹風惡習為宗旨,而行天宮也是其中之一:宗教屬性為儒、釋(佛)、道三教合一的民間信仰,呈現相通而多元的融合現象。這種現象不僅在行天宮出現,台灣其他許多廟宇也都具有這樣的融合屬性。

雖然如此,行天宮許多固定的宗教活動,仍以道教科儀為主。例如祈安大法會(俗稱拜斗)、祭元辰、祭關限、祭星、掩魂、收契孫、收驚等,都與道教儀式關係密切,而國外關於台灣的相關資訊,亦把類似於行天宮這種「恩主公信仰」的齋教,鸞堂或台灣民間信仰,歸類為「道教」。



神祇
行天宮在神祇的奉祀上傾向於多神教的性質,有些專家歸於信奉五恩主的鸞堂信仰。所謂的「恩主」是鸞堂信仰的名詞,也就是「救世主」的意思。

行天宮五恩主如下:

關雲長:佛教稱迦藍菩薩,道教稱協天大帝。1614年,中國明朝萬曆皇帝敕封關雲長為「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」,故又名關聖帝君,或簡稱關帝。明、清時代三國演義小說興起,部分道教信徒稱關雲長為「第十八代玉皇大帝」,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,此說又以福建泉州一帶為最盛,鸞堂信仰則尊稱關恩主。
呂洞賓:中國神話傳說八仙之一,道教稱孚佑帝君,鸞堂信仰尊稱呂恩主。
張單:灶神,司命主災咎生死,鸞堂信仰尊稱岳恩主。
王善:道教的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傳人,鸞堂信仰尊稱王恩主。
岳飛:12世紀中國宋朝名將,鸞堂信仰尊稱岳恩主。
五恩主以關雲長為首,因此台灣一般民眾亦稱關雲長為恩主公,於是也就經常順勢稱行天宮為「恩主公廟」。

除了正殿五恩主之外,行天宮大殿左、右的兩個側殿也祭祀關雲長的義子關平與麾下大將周倉。因此面對大殿,行天宮由右至左所供奉的神祇分別為:關平、王善、呂洞賓、關雲長、張單、岳飛與周倉。另外,行天宮也祭祀道教三清,佛教佛祖,儒教的孔子以及三教的許多神祇。


knowledge from:知識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ogman08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